思想引航
当前位置: 首页>> 学生工作>> 思想引航>> 正文
管理学院赴马鞍山市开展“寻访江淮,探寻古典诗词中的经济哲学”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
发布日期:2022-07-25 来源: 查看次数:次

7月20-23日,管理学院赴马鞍山市“寻访江淮,探寻古典诗词中的经济哲学”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赴安徽马鞍山市市区、当涂县、和县等多地实地走访调研多处文化遗址,探寻古典诗词中的经济哲学思想。

既要读万卷书,又要行万里路。通过读书探索,通过实践感悟,做到知行合一。管理学院“寻访江淮,探寻古典诗词中的经济哲学”实践团队入伏以后从合肥出发前往诗城马鞍山,驻足李白文化园、漫步采石矶、造访陋室公园、拜谒霸王祠、登临鸡笼山,于实践中探索古典诗词中的经济哲学。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浮生一梦。”短短数字,却能带给我们无限的想象,传递丰富的哲理,体现出诗词效率。顺着李白的生平足迹,团队先后拜访了李白文化园、采石矶。“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是那个自信豪爽的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是那个孤独寂寞的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那个积极进取的李白;“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是那个重情重义的李白……不同时期的诗作,折射出李白不同的人生际遇和思想认知,谓曰效用因时而异。

追随着李白的一生,漫步在太白文化园诗词碑林中,团队思考如何以李白在皖南的诗作为圆心,以李白的人生轨迹为半径,呈现出李白诗作效用因时而异、因地而异的特征。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步入梦得先生的故居,在这里团队了解了刘禹锡的一生,刘禹锡因革新,得罪了权宦宠臣,贬谪为和州通判,不幸的是知县是个趋炎附势的小人,他见刘禹锡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先是安排刘禹锡在城南面江而居。但刘禹锡生性豪放,反而高兴的写下一联——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这一举动惹恼了知县,他又将刘禹锡的房子由城南门调至城北门,住房由三间缩小到一间半,然而刘禹锡见此处景致甚佳,又作一联:“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他心无旁骛,只是读书撰文。知县更加恼怒,最后将刘禹锡安置在一间只能容一床一桌一椅的陋室。面对此情此景,刘禹锡一笑了之,作《陋室铭》镌刻于石上。重读《陋室铭》,我们不禁想到了孔子赞美颜回的那段话:“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同样,百年诺奖历史上最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有一句名言“A table, a chair, a bowl of fruit and a violin,what else does a man need to be happy?(一对桌椅,一碗水果,一把小提琴,这不就是人生至乐吗?)”。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既反映着自然界生生不息的规律,也蕴含着经济的周期。同时,队员们还运用经济学中的效用理论分析刘禹锡跌宕起伏的人生和效用选择。

诗词评价因人而异,折射出经济学中的效用理论。《题乌江亭》评价项羽说:“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然而,王安石《叠题乌江亭》则写道:“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同样的事件,不一样的结论,谓曰效用因人而异。同样,“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和“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的评价,也折射出了效用因人而异的经济学原理。

不同视角的评价,使得项羽的形象更加立体丰满。在西楚霸王祠,我们团队了解到项羽短暂绚丽的一生。项王叱咤风云的一生,带给我们深深的思考。今天的我们,平均年龄19岁,在未来的12年里,我们应该如何规划人生,才能取得骄人的成绩呢?三十一响钟在空中回荡,带给我们的不仅有惋惜更有人生思考。“彼可取而代也,白眼视秦皇,一时气盖人间世;汉皆已得楚乎?乌骓嗟不逝,千古风悲垓下歌。”叱诧风云的项羽与英雄气短的项羽,不一样的举止言谈,谓曰效用因时而异。

据《太平环宇记》记载:“麻湖初陷,一老母提鸡笼登是山,因化为石。今山有翼,状如鸡笼,因名。”古书的记载赋予了鸡笼山神秘的面纱。杜光庭所著《洞天福地记》,称鸡笼山为“第四十二福地”。因其山峦连绵,上冠巨石,状似莲花,为“一州奇胜”。山上有“三清殿”、“南天门”、“一线天”、“溶岩洞”、“百岁缺”等景点。李白、许泽、李思聪、杨万里、朱元璋等,都留有题咏。李白颂“太古历阳郡,化为洪川在。江山忧郁盘,龙虎秘光采。蓄泄数千载,风云何。特生勤将军,神力百夫倍。”朱元璋攀登后诗曰:“罢猎西山坐拥旗,一山出地万山卑。崔巍巨石如天柱,撑著老天天自知。”同是名山,不同的视角,不同的诗作,谓曰效用因人而异。不攀登怎知山高,未跋涉岂敢言路远。在登山的过程中,团队不仅注重合作,而且还学习人文历史。

实践团队顶着三伏天的烈日出行,每日的步数破万。这一路的辛苦,伴随着每一次实践收获的感悟烟消云散。在如今互联网高喊文化入侵现象普遍时,古人留下的诗词古迹成为一代又一代年轻人探索民族文化的照明灯,诗词画意也成为这个城市的明信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实践团队多听多看多感悟,学以致用,用所学感悟文旅事业的发展,在文化的熏陶中不断增强文化自信,用不一样的视角解读经济哲学,为文旅产业的振兴发展注入青春活力。

(文/田文祥 图/张嘉鑫 审核/牛姗姗)

上一条:管理学院赴新疆开展“民族团结我践行,同心共筑中国梦”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
下一条:管理学院走进奇瑞汽车开展“科技赋能”专项实践活动

【关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