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大人物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工大人物> 正文

推荐新闻
    本月热门
    苏剑鸣:无悔青春绘别样蓝图

    日期:2013-11-26稿件来源:

    图文

    ——记校“师德先进个人”、建筑与艺术学院副教授苏剑鸣

    □本报记者 王秀芹

    苏剑鸣,安徽全椒人,1970年9月生,1992年9月毕业于我校建筑学本科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2000年5月毕业于我校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获建筑学硕士学位,2002年公派到日本东北大学学习,2006年3月毕业于日本东北大学工学研究科都市·建筑学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现为我校建筑与艺术学院副院长。1992年本科毕业留校任教以来,苏剑鸣先后荣获省、校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多项,获全国高等学校建筑设计教案和教学成果评选优秀教案奖多项,获校“教书育人”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多次;他指导的本科学生在国际设计竞赛中获最高奖1项、银奖1项;在国内竞赛中获全国一等奖、三等奖、优秀奖20多项;科研获奖近10项……

    二十一年来,苏剑鸣老师一步一个脚印在工大兢兢业业,孜孜追求于三尺讲台。

    在其师德先进个人申报表“何时何地受过何种奖励”一栏,记者看到他在科研、教学以及其他方面获奖达30余项。面对自己获得的诸多荣誉,苏老师却说:“我最看重、最在意的是学生的成就。他们进步、获奖时,我心中无比的欣慰和满足,觉得自己付出再大的艰辛也值得。他们提升了我的个人价值,让我更有成就感。”

    拳拳爱心 享受快乐

    在建筑与艺术学院,很多学生都知道苏老师的课上得好,大家喜欢听。苏老师很谦虚:“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只是依据专业教学的教学大纲与教学计划,与学生多交流、互动、分享并结合每届学生整体的能力倾向以及教师的教学反馈意见来安排自己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和吸收而已。”

    很多人都知道苏老师对学生要求严格,依然受学生敬爱。却很少有人知道, 苏老师善于因势利导,用爱心和责任,培养学生的好习惯和创新能力。

    他说:“学生要多读书、更要善于读书;做事要有计划性、时间性,尤其是要注意细节,在一点一滴中逐步培养自己的好习惯。”

    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苏老师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方法。首先他强调创新能力在专业学习中的重要性以及创新方法与过程的科学性,将培养学生领悟并掌握科学的创新方法作为教学的重点。其次,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优秀案例学习—基本专业技能积累—主动创造”这一渐进式的学习过程来进行专业学习,让学生在清楚看到自己每一个小小进步的过程中,不断产生兴趣、增强自信、积累经验,最终达到掌握创新方法的目的。此外,他还鼓励学生大胆创新,积极参加国内外各种专业竞赛,使学生在竞赛活动中不断巩固专业技能、不断学习新知识、不断育成创新能力、不断树立起个人自信,从而提高创新的综合能力。

    研三的胡小东则告诉记者:“苏老师工作特别认真尽责,连指导我们论文都非常细心,一丝不苟。他学术上虽然要求很严,但为人随和,尤其是在毕业答辩的时候,他那一组最‘热闹’,很多学生会去旁听,苏老师那组答辩激情饱满极具吸引力。”

    苏老师利用在国外留学期间获得的宝贵经验,引入国外大学的讨论式、案例式等先进的教学方法,及时把在国外学习阶段收集的资料充实教学内容,开阔学生的眼界。

    很多人知道苏老师很敬业很有理想,却很少有人知道,苏老师最大的快乐和幸福,就是把青春奉献给自己深爱的教育事业,把爱奉献给自己的母校和学生。

    2007年,苏老师给建筑学2004级同学讲授公共建筑设计课程时,发现一位同学情绪非常低落,因为男生性格内向,苏老师便没有直接询问。后来,在收取平时作业本时,发现在其作业本最后几页记录了因其父亲突然去世所带来的巨大冲击。于是,苏老师利用该作业本作为信息传达的媒介,与其经常沟通,并进行鼓励引导,男生终于走出了阴影,性格和情绪发生了很大的转变,逐渐成长为一名非常优秀的学生,其建筑设计作业在全国获得优秀作业评比奖,而且这位学生也因成绩优秀成为某知名高校的免试研究生。

    苏老师的教学工作量非常饱满。很多时候,因辅导学生,或是与学生交流,他常常错过班车;很多时候,因繁忙的行政事务,他放弃自己钟爱的建筑设计项目;很多时候,因为工作,他难以履行一位好父亲的家庭责任,偶尔只能在早上仅有的十几分钟或者半小时里和孩子谈谈心、一起读读书;很多时候,家、孩子他都无暇顾及,只能靠爱人或亲戚照顾;很多时候……

    二十一年来,苏老师的青春,一点一滴,就这样在“很多时候”中流逝了。面对诸多的“很多时候”,苏老师却很释然,一直无怨无悔。

    建筑与艺术学院的刘阳老师告诉记者:“苏剑鸣教学特别认真,严格要求自己;他关心爱护学生,对学生很有耐心,深受学生欢迎,每次下课他都会被学生紧紧‘抓住’不放;他热心帮助年轻教师,很多时候都是亲历亲为;他既是学院的副院长,也是年级组长、专业课老师,但他无论做什么总是冲在最前面,是大家公认的好老师、好领导!”

    作为一名教师,苏剑鸣是快乐的,幸福的。他的幸福很简单,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学生成长了,有收获了,成功了……他自然就快乐了、幸福了。一如苏老师在今年教师节表彰大会上的深情告白:“无论是教师这个职业选择了我们,还是我们最终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让我们尽情享受教师这份痛并快乐的工作。”

    孜孜不倦 立德树人

    二十一年来,苏老师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和使命,为人师表,要立“师德”,更要有“师爱”。

    二十一年来,他先后承担了十多门专业课的教学工作,其中既有本科生的建筑设计初步、设计基础、公共建筑设计、毕业设计等课程,又有研究生的建筑评论、建筑设计等课程。

    二十一年来,他耐心教学。为了使学生充分理解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目的,努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以及自我学习的能力,苏剑鸣始终将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科学的学习方法作为最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并始终以优秀职业建筑师的培养目标与标准来引导学生。

    课余时间,苏老师十分关爱学生,经常到专业教室,与学生相互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动态和作业完成情况,根据大家反映的难点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并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

    苏老师总是鼓励学生要上进、要积极参加各种竞赛活动。当学生来找他进行专业设计与理论的辅导时,只要时间允许,他都会尽量满足学生的要求。由于教学、科研等任务非常繁重,为节省时间,苏老师曾与同学们约定每周五上午为开放辅导时间,以便于集中为大家辅导。结果每周要求来辅导的学生特别多,超乎苏老师想象。为了尽可能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苏老师经常带点干粮作为午饭,一边吃一边辅导学生。安徽建筑大学、安徽农业大学等很多外校学生,甚至远在黄山、福州等地的学生也都慕名前来求教,苏老师都是一视同仁予以认真辅导。究其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苏老师觉得年轻人有上进心,每个人都应该予以支持。

    有的学生告诉记者:“面对种类繁多的建筑设计相关参考书,我们很难选择,当苏老师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他及时整理出了一份多层次的参考书目录,使得我们能够根据自身的学习目的以及兴趣来选择相应的参考资料,既方便又实用。”

    还有的学生说:“在我们遇到学习、生活以及未来发展中的问题及困惑时,苏老师总是尽己所能予以热心指导与帮助,就连师哥师姐们就业的事情苏老师也都很热心。与同学们在专业教室一边吃盒饭、一边讨论问题到深夜的场景更是屡见不鲜。”

    学生们都说,尽管苏老师教学要求严格,他的课程以及研究生招考志愿选报时总是人满为患。

    苏老师培养的研究生已顺利毕业并获取硕士学位者26人。其中有的研究生获安徽省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有的则在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指导委员会/全国高等学校城市规划专业指导委员会主办的全国建筑院校论文大赛中获奖。有的在全国建筑院校论文大赛中获奖多项。

    在记者提及建筑学开设硕士点的学校在全国为数不多时,苏老师则告诉记者:“我校建筑学专业始创于1958年,是全国较早设立该专业的学校之一,具有良好的专业积淀,所培养的人才兼具扎实的专业基本功以及较强的设计创作能力,为我国设计以及建筑教育行业输送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被誉为‘江淮之间建筑学科的黄埔军校’,同时由于地域的关系,入学竞争相对不太激烈,对建筑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应该是非常理想的报考学校。”

    谈及苏老师专业与为人时,建筑与艺术学院党委书记陈刚赞叹不已:“高校教师不仅要有令人信服的专业水平,更要兢兢业业与奉献,以良好的师德和人品感召与影响学生。苏剑鸣严格要求自己,为此付出了很多努力,赢得了师生的广泛赞誉。”

    路漫漫上下求索

    漫漫耕耘路,有苦亦有乐,虽然脚步深深浅浅,但每一步都倾注了苏剑鸣老师的爱心和辛勤的汗水。他在追求理想实现个人价值的过程中不断行动、进取、求索……

    他在赴日本公派留学期间,刻苦学习。和记者交流的时候仿佛又回到了从前。他说起到日本的第一天放下背包就去报到,导师即刻安排工作的“马不停蹄”;提及电脑操作、工作流程、画图工具与国内完全不一的“生疏困惑”;讲到人生地不熟坐错车、孤独吃便当的“冷清无助”;带低年级学弟们的“充实忙碌”,真的是别有一番滋味。“留学期间我得到了日本导师与同窗们的热情帮助,每天基本上都过着留学生会馆—研究室两点一线的生活,由于导师要求很严格,基本上没有什么假期,甚至春节除夕都是在研究室度过。除了正常的课程学习与研究之外,还要协助导师从事建筑设计、与甲方沟通、进行施工现场服务等工作。”苏老师如是说。

    苏老师在日本的学习生活经历了大多数留学生的一般过程,从最初的艰辛到逐渐的适应,最终喜欢上那里的学习与生活。他说:“在日本,印象最深刻的是他们对待工作认真以及敬业的态度,从大学教授到施工队的一般工人,都将自己的工作当成生命的一部分,工作精益求精、追求完美。深夜里学校的研究室、管理办公室,甚至政府机关都是灯火通明,大家都加班加点地工作。”

    他自公派赴日攻读博士学位2006年学成回国以来,每年年度考核都是优秀。

    在对外交流方面,苏老师多次联系并协助国外著名专家来校进行学术讲座以及学术交流活动,并负责起草了与日本京都大学建筑学专业之间的院际学术交流协定书。他负责组织策划了中加国际联合设计教学以及中、加、韩三国建筑学专业作业联展等国际学术交流活动,为我校国际学术交流工作的开展作出了自己应有的努力和贡献。

    此外,他成功组织举办了2011年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和“南京青奥会”专题设计竞赛安徽赛区的活动,作为主要参与人,他协助举办了2012-全国建筑与文化研讨会。

    苏老师认真钻研,积极提高自身的教学及专业水平,虚心向老教师请教教学经验,他苦练教学基本功,努力从专业学习与提高、科学研究与教学研究、工程技术实践三方面全面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苏老师积极参与学院推进的三个教学规范与创新举措,不断进取,并且全身心地投入。

    一是渐进式知识结构的构建。根据建筑学五年制专业特点,学院推行年级组长制,每个年级设一年级组长,有效提升了学生专业基本功及创造思维的培养。作为分管本科教学工作的副院长,苏老师也担任其中一个年级的年级组长。他充分发挥自己在年级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能够更科学、更客观地协调、团结教师,及时了解教师和学生的各种动态讯息,把低年级学生切实培养好后交给高年级的年级组长,是真正意义上培养骨干教师和学生的有效“链接”。

    二是课内课外互动融合模式的探索。这一模式强调对学生课外时间有效利用的引导,无论是课外作业布置、知识体系拓展,还是动手能力、场景空间的建构等,事无巨细,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有苏老师的身影,充分体现了他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尽管因此牺牲了大量的个人时间,但他无怨无悔。

    三是实践的过程管理。为了更有效地促进学生成长,从学生实习前与单位的接洽沟通交流,到实习中与学生的交流分析、指点帮助,直至实习结束时与单位对接、沟通并对学生实践活动进行面对面答辩,苏老师都亲历亲为。

    陈刚书记介绍:“面对像建筑学这样具有设计创意类专业的学生,教学方法必须不断创新,使同学开阔眼界,主动思考,系统训练他们的专业基本功,激发同学们的创作灵感与创作思维,并合理安排课外学习,多年来,苏剑鸣老师一直以此理念贯穿教学过程,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二十一年过去了,苏老师的青春,一如他和他学生们的画笔,出现在他们的杰作中,挥洒在流畅隽永的线条里。但它更绚烂,更多姿,更精彩,只因他的青春绘画的是别样蓝图。

    让我们感叹和敬佩的是:无论时光如何变幻,无论沧海桑田,“多少耿耿园丁、多少拳拳赤子”和苏剑鸣老师一样在合工大这个舞台上尽情地挥洒自己的青春,为教育事业奉献着自己的人生。

    (图片由苏剑鸣老师提供)

    (王秀芹/文)

    分享到 :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