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工大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媒体工大> 正文

推荐新闻
    本月热门
    【安徽商报】发展新质生产力如何因地制宜?合工大智能院十年磨剑功成

    日期:2024-05-10稿件来源:党委宣传部

    图文

    即将步入而立之年的吴运飞,最近收到好消息:创立近2年的公司合肥迈微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简称“合肥迈微”)入围2024年安徽省首批新材料名单。从学科研究到实验室验证再到市场应用,依托合肥工业大学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简称“合工大智能院”),合肥迈微成为“打破玻璃门”的成功案例之一。

    发展新质生产力如何因地制宜?合工大智能院十年实践,尝试回答这一时代命题。

    关键支撑培育行业新星

    在合工大智能院合肥迈微厂房门口,挂着“新能源材料与器件联合实验室”的铜牌,左下角落款是行业头部企业立讯精密。“我们的技术打破了以前日本、韩国的垄断,完成了进口产品的国产化替代。”吴运飞说,该公司由中国科学院理学博士、合肥工业大学原副校长吴玉程教授领衔创办,拥有电磁吸收屏蔽材料、非晶纳米晶材料、精密电感器件三大产业平台,主营产品面向智能终端、AI服务器、新能源汽车电子、空天装备等,在材料配方、结构设计等环节拥有自主技术。

    创立之初,合工大智能院为团队提供了初期需要的研发空间、资金和资源支持,培育团队做大做强,并通过平台帮助对接相关机构,寻找合作机遇。

    与此同时,合肥迈微完成知识成果的落地转化,将合肥工业大学知识产权作价入股到公司,并迅速吸引资本市场青睐,获得了合肥市种子基金、产业资本、私募基金等数千万元的种子轮与天使轮投资,创业团队也自掏腰包拿出100多万元投入公司。

    打破温床 共建新型平台

    “如何让学科的研究成果顺畅地应用到产业发展中,如何最大限度调动科研人员科技成果供给和转化动力,这是学校始终在不断思考和探索的事情。”合肥工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合工大智能院院长刘志峰说。

    面对安徽省智能装备、新型显示、云计算和软件等产业迅猛发展的势头,为了更好将学校深厚的“工科”底蕴、卓越的科研实力和丰富的教育资源转化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2014年4月,在教育部、工信部、安徽省的共同支持下,合肥工业大学携手合肥市政府共建合工大智能院。建院初期,合肥工业大学主动打破体制温床,探索事业单位企业化运行新型研发机构发展模式。

    截至2017年12月,该院已与地方政府、科研机构、行业协会、著名企业共建了“安徽省数字化精密铸造制造业创新中心”等14个科技研发及成果转化平台。随后,安徽省院士工作站等一批高水平科研平台在合工大智能院落地。

    近年来,该院先后获批国家发改委“新型研发机构科教融合产业创新人才”培养平台,工信部“校企协同就业创业创新示范实践基地”;被认定为 “首批安徽省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等。

    多维创新 打通转化最初一公里

    平台支撑,转化成果,培育企业。从外界看,这三个方面的事很多机构、平台都在干,为什么合工大智能院不同?“怎样真正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初一公里,需要多维度创新。”合工大智能院常务副院长张晓安认为。

    由合肥工业大学校友创办的安徽布拉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如今已成长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双软企业、合肥市大数据企业、合肥市重点企业和人工智能产业企业。创业初期,合工大智能院一方面通过“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重点项目”给予研发经费支持,同时遴选出校内相关高水平科研团队与公司开展产学研合作,并为公司量身定做了全过程服务方案,让该公司很快摆脱困境走上正轨,在软件开发、机器视觉开发应用及自动化集成等方面取得突出成果,核心产品“基于机器视觉的锂电池电芯自动上料软件V2.0”获批2023年度安徽省首版次软件,发展潜力巨大。

    目前,合工大智能院已形成“一学院一中心、一系所一平台、一团队一企业”的“前店后坊”式科技成果转化新构架,在推动原始创新、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高素质人才培养、高科技企业培育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新型共生 种好深度融合“实验田”

    创立十年成果丰硕,合工大智能院究竟做对了什么?

    该院十年始终坚持的,是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试点,引导拥有成熟技术成果、稳定研发队伍和明晰科研计划的科研团队与有接纳新技术能力和扩大生产需求的企业有效结合,按股份制合作模式共同创办高科技企业,探索出了“共生”式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合作模式。这一模式作为安徽省唯一案例被科技部纳入全国科技体制改革案例库。

    该院近年来加速推动学校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应用场”,有效推动解决科技成果转化“最初一公里”难题。目前,该院已累计培育高科技企业172家,其中38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孵化企业累计营收超55亿元;组建46个科技研发及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累计组织百余个科研团队为700余家规上企业提供技术支持,为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智力支撑。

    原载于《安徽商报》2024年5月10日第6版

    原文链接:https://cmsv4.chengnews.net/cms/H5/News.html?article=3511801

    责任编辑:夏瑞

    分享到 :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