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工大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媒体工大> 正文

推荐新闻
    本月热门
    【合肥晚报】请留住城市的工业印记

    日期:2011-11-14稿件来源:

    图文

    请留住城市的工业印记

    合肥也有成功保护范例请为合肥留点历史印记

    合工大三学生呼吁规划保护合肥老工厂区

    合肥晚报讯(周慧 本报记者 毛晨)还记得那些曾经在合肥留下一撇痕迹的苏式老厂房吗?正当“老合肥”们的记忆里日渐将它们忘记的时候,合肥工业大学建筑艺术学院城市规划专业刘希珩三名大三学生却在为留住它们奔走、呐喊。

    这里曾经留下工业记忆

    合肥市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冶金、机械、纺织、化工等部门为主,先后形成了市区东部、北部和西南部三个工业区,建立起早期的工业体系,并成为全省最大的制造业基地。

    近年来,随着工业的转型升级、布局转移和城市的规模扩张、用地功能调整,大量的老工业企业重组、搬迁,有些老工业区的土地被置换、开发,工业建筑被废弃、拆除,机器设备淘汰、报废,有限的工业遗存在日渐消失。

    关注到这个现象,刘希珩和两位同学方虹珺、姜莹开始调查。他们说,对合肥而言,这些老厂区承载着工业发展的历史印记,是不可替代的历史文化载体和物证,失去这些遗产,也就失去了这段历史的痕迹,大众生活的历史记忆、工业技术的发展轨迹、城市原有的特色风貌都会留下一段空白,城市的历史文化损失将无法挽回。

    可是在调查中,很多老厂房已经不复存在,昔日的“美菱”旧址已成了繁华的万达广场。“荣事达”老厂房也被写字楼所取代……现在市内还有一批废弃或即将搬迁的工业厂房如合钢集团、省供销社印刷厂、红四方厂房,合力叉车厂、芳草日化厂,不知道未来的命运如何?

    合肥也有成功保护范例

    去年底开始,刘希珩三人跑遍了合肥的老厂房,查资料、访居民、找专家,为这些老厂房鼓与呼,并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合力叉车厂的旧厂房,探讨老厂房等城市就有空间的再生或保护策略。

    合力叉车厂位于望江路,这里曾是合肥的老工厂区集中的地带,在工业领域曾经引领整个合肥市。当年的望江路是一条纯粹为了发展工业而建的道路,在这片远离当时合肥城区,却聚集了锻压厂、轴承厂、变压器厂、锅炉厂等众多工厂,但现在,望江路两边的老工厂区大多都改造成了住宅。

    在走访中,三位同学发现了位于望江西路和东至路交口北边不远处,由合肥化工机械厂的老厂房改建而成的一座艺术馆,也给他们的调查增添了信心。这座老厂房建于1958年,是一处前苏联时期留下的欧洲包豪斯风格老厂房,厂房后来由台湾著名设计大师登琨艳主笔,成功改造为一座Loft艺术馆。从外观框架上看,这座艺术馆和合肥至今仍保留多处的老厂房并无二致:都是高大整齐的红砖钢架建筑,展现的是属于那个年代的粗犷风格。然而,如果细细观察就很容易发现异样:废弃的老厂房不会这样大面积使用钢化玻璃和彩色瓷制地砖,也不会将部分厂房改为露天羽毛球场,更不会如此干净整洁、充满了闲适的气息。

    请为合肥留点历史印记

    很多中国城市也在努力保护着这些老厂房。从2003年以来,北京、上海等国内一线城市陆续出现了一系列工业建筑改造和再利用的案例,其发展势头是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少有的。其中较为著名的有北京“798工厂”的改造和再利用,上海苏州河畔及老旧厂房、库房的改造和再利用等案例。

    刘希珩说,现在在合肥本地,关于这些旧工业建筑,人们持有2种不同观点。有观点认为,这些工业建筑失去了原有的使用价值,又占据中心城区的土地资源,该拆的还要拆。而且企业还等着老厂址卖个好价钱,补充搬迁资金。但另一方面意见是,不分青红皂白将老厂房夷为平地不可取,建议将老厂房建成遗址公园,留住民族产业文化。

    “但如果真正失去了,你才会觉得它的价值!”方虹珺说,留下它们,让旧建筑的“再生”,也给合肥留下点工业印记吧!

    原载于《合肥晚报》2011年11月11日A16版

    http://epaper.hf365.com/hfwb/html/2011-11/11/content_493043.htm

    分享到 :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