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4-23
◎本报记者 陈 曦
近日,满载25万吨进口铁矿砂的超大型散货船“戴维德”靠泊在天津港南疆港区码头。天津海关所属天津南疆海关工作人员汪琳和陈英强使用平板电脑大小的“智慧水尺计重平台”对这批货物开展重量鉴定, 只用了半小时即完成货物的水尺计重。
“智慧水尺计重平台”是天津海关结合大宗散货监管特点和水尺计重应用场景,自主研发的大宗散货重量鉴定信息化系统。
水尺计重是国际贸易中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种重量鉴定方式。海关工作人员通过对承运船舶在装载或卸载前后进行两次水尺测量,确定装载或卸载货物重量,给进出口企业出具重量证书,为企业后续的结算、索赔等提供依据。
“以往的重量鉴定工作,需要关员将采集的船舶六面吃水深度、海水密度、船舶基础信息等20余种数据进行记录,随后应用公式进行繁琐的运算,耗时较长,工作数据信息化水平较低。”汪琳介绍。
天津港是我国北方重要的散货枢纽港,矿产品年进口量超过1亿吨。破解传统水尺计重模式下系统间数据分离、人工计算量大、结果追溯不易等难题迫在眉睫。
智慧水尺计重工作模式将不同的运算系统进行集成,关员将采集到的基础数据输入系统,依托内置集成算法,一键得出重量鉴定结果,并即时上传存储工作数据。关员使用平台在码头前沿位置开展作业,该过程与船方大副共同完成,避免了后续因为货物结算数量不一致而产生争议。
“新模式下,单船货物的重量鉴定时长由之前的1.5—2小时缩短到1小时以内,整体作业流程更加顺畅,助力货物更快提离码头。”天津港远航矿石码头业务负责人信小鹏介绍,“港口泊位周转效率也有了显著提升。公司每年接卸散货船型500余艘次,以每条船舶在泊时长减少近1个小时计算,预计每年可增加10条20万吨级散货船的作业计划,泊位吞吐量提升近200万吨。”
“智慧水尺计重平台”自投入使用以来,经历了从1.0版到2.0版的迭代升级,增加了数据抓取、查询统计、可视化管理等功能。它不但使海关重量鉴定工作效率提升至超过30%,而且实现了海关重量鉴定业务进系统、标准化、留痕迹、可追溯。
天津海关应用J2EE中间件技术和达梦数据库系统,破解海关业务系统数据之间的信息壁垒,使得“智慧水尺计重平台”与多个数据源无缝对接、相互兼容。关员可调用来自运输工具水空子系统和H2018新一代通关管理系统的申报数据,减少由于报关单删改操作等信息不平衡对现场鉴定工作造成的影响。
汪琳说,现在关员可在平台的查询功能模块下,设置包装类型、载货量等筛选条件,直接查询运输工具水空子系统内符合条件的入境船舶申报信息,用来建立工作动态,避免了手工录入有可能造成的数据错误。
“智慧水尺计重平台”不但提升了海关的监管效率,也捍卫了国内进口企业的合法权益。
大宗散货单船运输量大、货物总价值高,短重情况时有发生。大宗散货智慧水尺计重工作模式以运输船舶为载体,聚焦海港口岸主要进口散货短重特点、频次、程度及变化情况,新增可视化数据监控功能,运用大数据对进口商品、进口量、短重总重量等指标进行风险分析和预警提示,强化鉴定业务风险分析和管理。海关工作人员可以更加直观地掌握进境散货运输船历史记录,发现数据的规律和变化,精准识别重量异常波动,提升重量鉴定短重检出效果,帮助进口企业切实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今年1—3月,天津海关应用“智慧水尺计重平台”完成200余艘次进境散货船舶重量鉴定工作,共计监管铁矿、锰矿、铬矿等大宗资源类货物近2000万吨,检出短重9万余吨,为国内进口企业提供索赔依据超过1亿元。
原载于《科技日报》
原文链接:
http://digitalpaper.stdaily.com/http_www.kjrb.com/kjrb/html/2024-04/23/content_570475.htm?div=-1